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關鍵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在全國1.45億外出就業的農民工中,大約1億是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占60%以上。新生代農民工早已是我國現代產業工人的主力軍,從基礎的體力勞動到的技工,無所不包、無所不在。但目前我國大多數新生代農民工還沒有享受到產業工人的待遇,由此帶來諸多問題,直接關系到新生代農民工所在城市的未來發展與穩定問題。
法國二代移民問題帶來的教訓很慘痛,巴黎市郊是非洲與阿拉伯裔移民的居住區,相對于第一代移民,這些移民的后代不少是在法國本土出生長大的,但法國的主流社會在心理上一直對這些移民后代抱有歧視和排斥的態度,使這些二代移民在就業等方面遭遇不公,高失業率使移民后代們自暴自棄,對未來失去了希望,貧困、吸毒、犯罪嚴重。近年來已引發了多次嚴重的騷亂,危機過后,法國也在不斷反思移民政策出現了什么問題。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我國一些大城市中,新生代農民工的犯罪率呈上升趨勢,新生代農民工罪犯有74.7%在犯罪前無固定工作和穩定收入,有68.4%的受訪者表示犯罪是出于"一時的沖動".生存空間受限和教育缺失已經成為新生代農民工犯罪率高的重要原因。新生代農民工不可能像他們的父輩重新回到農村,如果所在城市也不接納他們的話,遲早會釀成大事。
如果大量地吸收農民工落戶,則會給城市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農民工如果能夠定居下來,對勞動力市場能夠起到平抑的作用。大量的外來人口落戶不但會帶來當地的房地產等產業的迅速發展,第一代移民的吃苦耐勞也會為當地的再發展與繁榮做出很大的貢獻。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都是依靠新移民給本國帶來新的發展活力的,即使那個老歐洲,近年來也一直在吸收外來新移民。大量的新移民定居落戶,原來的小鎮就可以迅速發展成為一個中型城市,因人口集聚效應而繁榮起來。
為了更快地讓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需要深化改革。包括破除戶籍制度限制,更需要在社保、醫療、培訓、教育、住房等多角度來解決他們的問題等等,以下兩點尤為關鍵:
首先,應該將農民工納入城鎮社保體系。把有穩定工作的農民工直接納入城鎮社保體系可以為未來農民工長久留在城鎮生活預留空間。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已在此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比如規定"將與企業建立穩定勞動關系的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抓緊落實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這兩條對新生代農民工來講意義重大。過去有專門的農民工社保條例,但卻高不成低不就,與城市、農村社保體系都難接軌,如同雞肋。農民真是退休了,干不動了,靠農民工社保還是無法在城市生存。當然僅有社保是不夠的,未來還應該把農民工逐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因為目前不少地區的房價飛漲,農民工階層收入普遍較低,讓他們去買商品房可能性不大。
北方汽修
其次,應該通過培訓加快新生代農民工向市民化轉變。新生代農民工完成產業工人與市民轉化,還面臨不少挑戰,主要包括:知識文化的挑戰,缺乏技能的挑戰。從目前我國農民的受教育情況看,全國農村勞動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11%,初中程度的占50.38%,小學及小學以下的占38%,其中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還占7個多百分點。另據調查,我國新生代農民工接受各類技術培訓的人數占16.4%,無技術的人數占83.6%,有專業技術職稱的占 2.2%,獲各種技術等級證書的占5.2%.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中接受過短期職業培訓的占20%,接受過初級職業技術培訓或教育的占3.4%,接受過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占0.13%,而沒有接受過技術培訓的高達76.4%.要完成向產業工人的轉化,就需要對農民工技能提出更高要求,要加強職業培訓,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綜合素質。國家應該撥出更多的資金用于農民工的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將新生代農民工培養成高素質的現代產業工人。